授予“新匈奴单于玺”;甚至将匈奴单于改为“降奴服于”,高句丽改名“下句丽”;各族因此拒绝臣服新朝。

    王莽又轻率地决定动用武力讨伐匈奴和其他异族,不仅导致边境冲突,还使数十万军队长期陷于边疆,无法脱身,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造成边境战乱不绝,又使得中原缺乏足够兵力去平定内乱。

    王莽兴师动众大大加重了老百姓的赋税、徭役负担,甚至造成成千上万的百姓死于非命,如征句町时,王莽发吏民二十万,因军粮前后不相及,士卒饥疫,三岁余死者数万人,**加上天灾,使土地荒芜,物价腾贵,米价由汉文帝时的每石数十钱涨至二千钱。

    因为王莽诸项改革都很不当,触犯了上至世家豪强下至寒庶百姓的利益,当时的农民大起义,实际上是全民大起义,墙倒众人推,新朝只建立了十五年,就结束了。

    平心而论,王莽这些改革,出发点大多都是好的,若是稍加修改,都可以是善政。

    王莽把全国土地改称“王田”,废除土地私有制,实行土地国有化,私人不准买卖土地,就是强行的抑制土地兼并,跟后世的某主义何其相似,若缓行慎行,也算是良策。

    王莽提出了“五均官”主管评定物价、调节市场、办理赊贷、征收税款等事宜,实行酒专卖、盐专卖、铁器专卖等专卖制度,由zhongyāngzhèngfu统一发行货币,山上水中的天然资源,都为国家所有,由zhèngfu开采,跟后世的国有经济何其相似;若是王莽先整顿吏治,遏制官员贪腐,然后行国家垄断,就能扶持起强大的国家资本来对抗地方世家豪强,然后缓缓剪除地方世家豪强,新朝便可安然无恙,可惜了。

    王莽规定,由zhèngfu控制物价,防止商人cāo纵市场,以消除贫富不均,食粮布帛之类ri用品,在供过于求时,由zhèngfu照成本收买,求过于供时,zhèngfu即行卖出,以阻止物价上涨,这种平抑物价的政策乃是大善。

    王莽规定,对一切工商业,包括渔猎、卜卦、医生、旅馆,以及妇女们家庭养蚕织布,从前都ziyou经营,现在新zhèngfu都课征纯利十分之一的所得税,zhèngfu用这项收入作为贷款或平抑物价的资金。王莽在其税制改革中,除了扩大工商业税范围征收懒惰捐外,还提出“除其本,计其利,十一分之”的征税原则,王莽这些税收政策实为近代所得税之先驱。

    王莽还规定,对于无业游民,每人每年罚布帛一匹,无力缴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