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都看在眼里,也是时候让他见见县尊大人了。
毕竟收了人家五十两好处。
二来心中清楚县尊一定会采纳验货费的主意,平空每年多得几万两进项,搁谁不高兴?
一高兴,自己再在边上帮赵安这小子说几句好话,加深其在县尊心目中的印象,日后自有好前程安排,如此也不枉他生了惜材之意。
打铁还需自身硬。
只季师爷也没想到赵安这么会说话,什么县尊无小事,什么为县尊服务就是为百姓服务,啧啧...
这么显而易见的道理,怎么自个年轻时没琢磨过来的。
否则,也不至于背井离乡给人做师爷,早在家乡混成吏头了。
又见县尊大人的茶碗空了,忙上前提壶倒上。
“多大了?”
丁县令拿着茶碗盖轻轻刮着碗边,茶碗中泡的茶就是赵安前天替他采办的上等茶叶,花了十五两。
赵安屁股微抬,恭声道:“回县尊话,学生二十一了。”
“二十一啊,”
丁县令点了点头,继而又觉有些可惜:“二十一尚小着,何以就断了举业?你可知本县是何时中的秀才,何时考的举人,又何时金榜题名?”
“学生不知。”
赵安一脸单纯又好奇的样子。
见状,丁县令笑了起来:“告诉你吧,本县是而立之年中的秀才,不惑之年中的举人,快知天命时蒙圣上天恩这才金榜题名,光宗耀祖。”
“而立之年”三十岁,“不惑之年”四十岁,“知天命”五十岁,这些古代关于年龄的说法赵安还是懂的。
之前户房的人说丁县令四十七岁才中的进士,这么看来是真的了。
不过侧面也说明丁承恩家的经济条件至少是小康水准,要不然家里不可能支撑他走这么多年的。
秀才功名虽说有免徭役、免钱粮的好处,免的毕竟有限,因此不少家境贫寒的秀才因实在承担不起读书开支被迫放弃举业谋生,唯有考上举人成为准官员才算出头。
《儒林外史》中的那个范进便是如此,本穷的叮当响,结果考中举人当天就有人过来送钱,小日子一下就遥遥领先了。
只现实中如范进、丁承恩这般能坚持到出头之日的读书人毕竟太少,大多只能用可惜来形容。
想来季师爷也应该是这个情况。
赵安用眼角余光观察了下季师爷,发现对方脸色果然很有感触的样子,但很快就
毕竟收了人家五十两好处。
二来心中清楚县尊一定会采纳验货费的主意,平空每年多得几万两进项,搁谁不高兴?
一高兴,自己再在边上帮赵安这小子说几句好话,加深其在县尊心目中的印象,日后自有好前程安排,如此也不枉他生了惜材之意。
打铁还需自身硬。
只季师爷也没想到赵安这么会说话,什么县尊无小事,什么为县尊服务就是为百姓服务,啧啧...
这么显而易见的道理,怎么自个年轻时没琢磨过来的。
否则,也不至于背井离乡给人做师爷,早在家乡混成吏头了。
又见县尊大人的茶碗空了,忙上前提壶倒上。
“多大了?”
丁县令拿着茶碗盖轻轻刮着碗边,茶碗中泡的茶就是赵安前天替他采办的上等茶叶,花了十五两。
赵安屁股微抬,恭声道:“回县尊话,学生二十一了。”
“二十一啊,”
丁县令点了点头,继而又觉有些可惜:“二十一尚小着,何以就断了举业?你可知本县是何时中的秀才,何时考的举人,又何时金榜题名?”
“学生不知。”
赵安一脸单纯又好奇的样子。
见状,丁县令笑了起来:“告诉你吧,本县是而立之年中的秀才,不惑之年中的举人,快知天命时蒙圣上天恩这才金榜题名,光宗耀祖。”
“而立之年”三十岁,“不惑之年”四十岁,“知天命”五十岁,这些古代关于年龄的说法赵安还是懂的。
之前户房的人说丁县令四十七岁才中的进士,这么看来是真的了。
不过侧面也说明丁承恩家的经济条件至少是小康水准,要不然家里不可能支撑他走这么多年的。
秀才功名虽说有免徭役、免钱粮的好处,免的毕竟有限,因此不少家境贫寒的秀才因实在承担不起读书开支被迫放弃举业谋生,唯有考上举人成为准官员才算出头。
《儒林外史》中的那个范进便是如此,本穷的叮当响,结果考中举人当天就有人过来送钱,小日子一下就遥遥领先了。
只现实中如范进、丁承恩这般能坚持到出头之日的读书人毕竟太少,大多只能用可惜来形容。
想来季师爷也应该是这个情况。
赵安用眼角余光观察了下季师爷,发现对方脸色果然很有感触的样子,但很快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