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桥梁的这十几秒钟,可能是王寻有生以来最漫长的十几秒钟。

    但是再是漫长,也总会过去,终于,列车平稳的驶过桥梁,进入对岸。

    再回过头看时,王寻便看到,工兵战友们已经开始了最后的抢修工作。

    长出了一口气,王寻再次翻了开日记本,一字一顿的写道:“我不相信这个世界上有我们完成不了的任务,也不相信这个世界上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更加不相信这个世界上有战胜不了的敌人,胜利一定属于伟大的中华民族!”

    ……

    杨铮有些黯然的打量着身边的两具遗体。

    这两人据说是师部的伙夫,因为作战人员紧张,实在找不到补充兵,所以被师里作为补充兵补充到了杨铮所在的连队。

    但就算是得到了一次补充,下午一次战斗下来,便又没剩下几个人。

    打开两人军装的上衣口袋,将里边叠放得整整齐齐的遗书取了出来,其中一人的遗书已经被鲜血浸透,字迹都洇化开。

    遗书是早就写好的,当然,不是他们自己写的。

    全师四千多名弟兄,认字的两个巴掌数得过来。

    包括杨铮身上的遗书在内,都是找师里识字的参谋代写的。

    收好两名伙夫身上的遗书,杨铮又下意识的摸了下军装上衣的口袋,遗书还在,并没有遗失,就不知道最后借谁之手,将他的遗书转交给他的家里人?

    想到这里,杨铮的心情便有些失落,有些沮丧,有些绝望。

    在这之前,无论战斗有多么的艰苦,杨铮都从来没绝望过。

    但是这次,杨铮却真的感到了绝望,他感觉到,这次真的活不成了。

    鬼子的攻势实在是太猛了,天上有飞机疯了似的俯冲扫射,地上有坦克和大炮,还有鬼子步兵的进攻也比平时更凶狠。

    在杨铮的记忆中,鬼子从来都是一小队一小队的投入进攻。

    但这次在密铁拉,小鬼子是一个大队一个大队的投入兵力!

    围绕着密铁拉和达西之间短短不到十公里战场,双方疯狂的投入兵力以及兵器,不要命的拼起了消耗。

    杨铮觉得,他能活到现在,都堪称是一个奇迹。

    正常情形,没有一个人能够从这么惨烈的战斗中活过两天。

    但是他杨铮已经活了三天,并且身上没有什么严重的伤势,常见的烫伤都没有。

    坏消息是,他们连负责的长达一百米的阵地上,又一次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