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之余,也让大家领教了毛文龙的宽广胸怀。

    “那么大家举手表决吧。”

    毛文龙就第一个举起了手。

    当事人都不在乎,大家还在乎什么,于是大家纷纷举手通过。

    “辽西地区,现在独有巡抚却没了原先的督师,军政一定要分家,否则就会有大乱现在袁崇焕不听调遣就已经是明证。”杨嗣昌丢出了这次他最终的目的。大家才恍然大悟,前面的都是铺垫,这才露出了杨嗣昌的狐狸尾巴。既然人家毛文龙东江镇都可以军政分家,那么你袁崇焕就怎么做不得呢,如果你不做,那么你就有野心,将藩镇的帽子给你甩回去,看你如何招架。

    但这事情的确难办,原先派了几个督师经略都被袁崇焕撵了出来,连个总兵官都不行,在当时朝廷也只能捏着鼻子认,原因是,外有袁崇焕掌握的15万关宁铁骑,内有东林党和阉党的同声呼应,让皇上不得不如此迁就。

    现在好了,朝堂内再也没有呼应袁崇焕的人了,对他动动手脚也是水到渠成。

    “要想恢复就旧制,需要有一位威望卓著的人去坐镇。”杨嗣昌启禀道。

    坐在一边喝茶的孙承宗就不得不站出来:“袁崇焕那个猴子,只有老夫镇得住,现在老夫请恢复我原先的官职,再任辽东经略。”

    “这才是一心为国的人啊。”皇帝感叹一声。站起来,恭敬施礼:“师傅辛苦了。”

    孙承忠淡然道:“给苟利社稷,唯死罢了。”然后重新站在了臣班里。

    “孙大人出山再好不过,为了加强军备,臣请撤换不知道兵事的崔成秀,将孙元化委派为兵部尚书。”

    天启皇帝就看下了缩在一边的崔成秀。现在的崔成秀已经没有原先魏忠贤掌权时候的嚣张了.他也已经知道自己的党派大势已去。自己参与软禁皇上的事,更是大罪难饶,之所以自己这些党徒们没有被打击,是因为皇上仁厚,念着以往的劳苦功劳,同时也不想再掀起党争,才将软禁皇上的巨大的事件压下去,但秋后算账是肯定的。自己再坐在兵部尚书的位置上的确不行了,听到杨嗣昌这么说,皇上看向自己,赶紧主动站出来,跪倒启奏:“臣不过是一个文人,根本不懂军事韬略,在这大明危如累卵的时候,兵部尚书的确应该找到一位知道兵事的人来担当。首辅大人所推荐的人非常正确,臣现在请求交卸兵部尚书职务,致仕还乡。”

    看着这个聪明人,天启不由得心软,然后提出来:“崔爱卿做事还算勤勉,也有一定的能力。既然你交卸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