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部不再补贴。刚刚我听到,皇上和毛帅已经决定让曹文诏做那里的巡抚兼知府,这一点我们内阁是相当满意的。别人不知道这个人,我却知道他,处理地方非常有手段,而且还非常懂得军事,本身就是一个猛将,一个万人敌,即便不给他一文钱,他也一定能将事情做好。”

    天启就看向了毛文龙,不无得意的说道:“刚刚朕还说,毛帅推举的人我是放心的,结果毛帅还谦虚,看看,内阁都同意了,所以这足以证明,朕对毛帅的信任是绝对正确的。”

    毛文龙就一捂脸:“可能你被信任这个东西左右了,这不好,非常不好,你如此无条件的信任一个人,是不好的,说不定哪一天,我就把你卖了——”

    “那我就帮你讨价还价,别把朕给卖便宜了。”

    这样的玩笑话就非常尴尬了,因为身份不同,是不能开这种玩笑的。但是一个满嘴跑火车,一个却是认认真真的说,别人也就不好说什么了,也不能说什么。

    为了遮掩这种尴尬,杨嗣昌就再次提到:“毛帅那一万五千将士,就是为国征战,这是他应该应分,所以他那一百五十万军饷费用,自然有毛帅担当。”然后很郑重的说到:“这也是国朝的规矩,毛帅,你可一直在说,规矩不能破。”

    毛文龙就有些沮丧:“作茧自缚,真的是作茧自缚。”

    人家杨嗣昌的说法你还真就没有办法反驳,因为按照大明朝廷的规矩,外地调兵到另一个地方,除了每一日规定的30里由当地政府补充粮食之外,其他所有的东西都必须归当时的军队上司管。

    “这该死的规矩。”毛文龙为此痛心疾首。

    “那么剩下的两百五十万的军费,应该按照户部向内帑上缴的比例三成算,内帑拿七十五万就行了。”

    这绝对是一个再规矩不过的规矩。

    杨嗣昌之所以这样郑重的分出大家摊派的数额,是他秉承着毛文龙一向按规矩办的道理,一切都按规矩办。

    只有这样,才能彻底的分出家国的区别。潜意识里,也在不知不觉中,给大家一个明确的表示,国家的就应该有国家办,国家的治理就应该由大臣们治理。皇帝家庭内部的事情,就应该由皇帝内部办,你皇帝怎么说就怎么办,和我们外庭无关。

    这就是一个公正的官员的操守,也是杨嗣昌在努力实现的,也是毛文龙不断在灌输的,——家国分离。正是用这种办法,划分出外朝和内朝的区别,潜移默化之中,实现文官们想要实现的目的——国家由大臣治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