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那太医是个圆滑的,自然不会直接说没诊出来,当下似是而非的掉了一大串书袋,然后开了止痒膏。

    宫人立刻扶着永宁公主和盛红月去了偏殿,先抹止痒膏止痒。

    听永宁公主,盛红月和盛玉萱争论了这么久,淑贵妃心里也起了疑心,觉得这其中透着蹊跷。

    正好太医来了,她便让太医检查了盛玉萱和永宁公主桌案上的酒,看看是否真的有问题。

    然而太医仔细检查过后,却并未发现问题。

    至于永宁公主和盛红月身上的痒症,太医的解释则可能是无意间接触了花粉或飞虫之类而引起的。

    永宁公主和盛红月对真相都心知肚明,见实在没办法往盛玉萱头上扣罪名,又不想她们暗中下药的事被翻出来,只好打落牙齿和血吞,接受了太医的说法。

    除了永宁公主,盛红月和盛玉萱三人,其他人都以为真相大白了。

    如此一来,被指控为凶手的盛玉萱自然是受了极大的委屈。

    崔皇后身为中宫之主,立刻好一番安抚,另外又赏赐了几样东西。

    惹出事情来的永宁公主和盛红月都在淑贵妃的庇护下,自家的孩子让别人受了委屈,淑贵妃这个做母妃的自然是要出面料理的。

    因此,淑贵妃也出面打了圆场,安慰了盛玉萱几句,又跟着崔皇后后面赏了她东西。

    事情最后就这样不了了之了。

    因为出了这段插曲,众人的兴致多多少少受到点影响。

    所以宴席提前便结束了,淑贵妃向崔皇后告了罪,先告退去照看永宁公主了。

    崔皇后心知永宁公主出事,淑贵妃在她这儿也坐不住,便准了。

    其他人见状,也不想在宫里再多呆,便纷纷向崔皇后拜别。

    崔皇后劳累了一天,宴席上又出了这么一档子事,弄她的身累心也累,整个人面露倦色。

    所以见大家过来拜别出宫,也就没有挽留,就此散了。

    盛玉萱出了宫门,才暗暗松了一口气。

    虽然她决定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神不知鬼不觉的调换了酒壶,让永宁公主和盛红月自食苦果,可是却也留下了把柄。

    盛玉萱最后拿走的,是原先永宁公主桌案上的那壶没问题的酒,而被下了药的那壶酒,却留在了永宁公主的桌案上。

    所以,那壶酒便是证据,是把柄,也是盛玉萱无法毁掉的疏漏。

    她本以为那壶酒里的药被查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