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八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诡三国 >
    
毙,肯定有冤枉的,但是抓十个枪毙九个,肯定有漏网的。

    所以敢出辨别标准么?

    不敢啊!

    不如就闭着眼,大天依旧还是好同志,哦,好罗汉。

    除此之外,佛教和儒家,以及大多数的知识传承的过程产生问题一样,在最初的理想传播者死去之后,想要让人达到一统,达成平等,其实是非常困难的。

    佛老大死了,佛家就四分五裂。

    坚守佛的戒律的人,坚守佛的戒律,判决十事非法,可是偏偏在佛教的传播过程中,十事净法。因为就连佛本身,在磐涅之前都预见了佛戒会被破除。

    佛在世时,佛的弟子们依教奉行,依六和合共住,和睦相处,如法修行,虽没有什么重大的诤论,但在某些见解上和主张上也存在歧异,却能够遵循佛陀制定的戒法受持,能够同修清净梵行之道。

    佛以一昔演说法,众生随烦各等解。

    所以,佛陀的教法本无差异,而是众生妄心分别有差异。等到了佛将入涅槃之时,佛自知后来的弟子们会拘泥于小枝小节而有碍于佛教的发展,便对侍者阿难说:『吾灭度后,应集众僧,舍细徽戒。』

    可是很遗憾的就是,佛没说清楚什么才是大戒,什么是细微戒。

    细微戒,戒不戒,没问题,但是渐渐地连大戒也给扔了……

    毕竟苦行苦修,实在是太痛苦了。

    有谁不喜欢作弊?

    这个作弊有很多别称,佛教里面称之为『顿悟』,战锤里面称之为『我寻思』,里面称之为『系统』……

    由苦行带来的其他种种不便,使得不少信徒对佛法失去信心和怀疑。

    行为和理论门槛太高,不利于佛教的传播和传承。

    于是,佛教组织在放弃了戒律之后,就很快的腐化,腐败,腐朽,崩裂成为了各个部各个派,相互批判攻击,让莲台上沾染了血迹。即便是后来大乘佛法再次统合,但是已经永远没有了佛生之时的纯净和荣耀,只剩下了佛灭之后的暗淡和余烬……

    斐潜看着沉默的步森,并没有因此就要放过他,『世尊为阐陀说第一记,是为杀证罗汉,亦或是说证罗汉,还是修证罗汉?若皆可,吾亦罗汉,若不可,佛亦犯戒。大和尚,请问这是如何解释?』

    步森瞪圆了眼,喉结上下挪动着,只觉得脑袋发胀,嗡嗡作响。

    因为斐潜说了一个佛教之中很严重的事情。

    就像是斐潜在推崇儒教的信众面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