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八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大戏骨 >
    
足以触摸心灵的震撼。脱离了“活埋”的浅层次,进入到更高的阶段。

    可以如此理解,“活埋”更加注重的是一种感同身受。

    聚焦于保罗-康罗伊这样的一类人,被战争牵连、被白宫欺骗、被公司抛弃、被社会遗忘,他们满腔充满了愤怒,他们竭尽全力反对战争,却成为了受害者,有苦说不出,然后就这样被牺牲。对于这一类人,在观看电影时,不由自主就会代入其中,然后进入导演的情绪和节奏。

    但对于上流阶层或者是高学历高素质人群来说,这样的主题作品是无法打动他们的——因为他们就是电影之中批判的那群人。

    而另一边,“地心引力”则更加注重的是一种共情和升华。

    电影没有聚焦任何一类人——虽然瑞恩-斯通也是具有社会成分的,但电影更多将所有的焦点聚集在瑞恩的原始情绪之上。剥离了社会属性之后,回到人类最原始最基本的情感,这是适用于任何人的。

    无关年龄、阶级、教育、文化以及财富等附加条件,每个人都在经受着属于自己的困顿,孤独、痛苦、挣扎乃至于麻木;同时,每个人也都在试图挣扎着活下去,哪怕是那些脑海之中闪过自杀念头的人也是如此,生存与毁灭的念头始终在互相搏斗。

    这就好像一个哲学问题,也许不是每个人都会思考,但生活之中却处处可以感受到。所以,电影可以唤醒每一个人的共情。

    从艺术角度来说,“活埋”还在讨论生活,而“地心引力”已经在讨论宇宙和自然了。

    换而言之,摆脱了故事和角色本身的情节性,“活埋”带来的是一种惊悚恐惧电影的快/感,而“地心引力”则带来的是一种根植灵魂深处的震撼,真正地惊叹于生命的伟大。但反过来说,这些观影感受的差异,本身也就是故事和角色自带情节性所导致的。

    再次重新回到原点,站在观众立场之上,观看“活埋”和“地心引力”,观影效果和成品质量撇开不说,但观影过程中的紧张感和惊悚感却是相似的,他们同样在关注着一个人陷入绝境之后的自我求生之旅,跌宕起伏的过程就是观影重点。

    但两部作品的差异在哪里呢?

    第一,观影过程之中,个人感官的不同,观看“活埋”是一种平行感,自己与角色是平等的,而观看“地心引力”则是一种仰视感,在宇宙面前的渺小。

    第二,观影结束之后,反思和回味是截然不同的,“地心引力”的讨论话题将进入更高也更深的层次;当然,即使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