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除九黎族的奴隶制,又譬如,朝廷理应对九黎族的姓氏和服饰做出调整,更改九黎人的籍贯。

    再看宋元宝那边,他已经开始动笔写,赵熙瞄了一眼,宋元宝目前的答案跟许登科的颇有些像。

    他看了看这二人,想来是在私底下有探讨过这个问题。

    那么如今就端看他们俩最终的答案,谁更胜一筹了。

    回到座位上,赵熙面上难得的露出愉悦之色。

    三宝公公最是了解他,一看便知殿下是在欣慰朝廷即将多出一批栋梁之才。

    这场殿试,赵熙是主考官,宋巍等人就成了副主考,他们偶尔会进来巡视。

    宋巍进来的时候,赵熙让三宝公公去把他请了过来。

    因着考场内要保持肃静,三宝公公声音压得很低。

    宋巍来到赵熙跟前,躬身行了个礼。

    赵熙问他,“宋少卿觉得,今年的状元郎会是谁?”

    宋巍莞尔:“殿下这一问,可难住臣了。”

    赵熙又说:“会试的时候,宋皓没能摘得会元,你认为他能否在殿试上逆袭?”

    宋巍谦逊道:“今年的考题,范围甚广,元宝年少,难免有考虑不周的地方,恐怕……”

    话还没说完,被赵熙打断,“宋少卿私底下跟他们讨论过九黎族的问题?”

    宋巍一听就知道太子怀疑他提前跟许登科和宋元宝说了什么。

    其实太子会出这个考题,完全在他的意料之外,不过,“前些日子,臣的确因为阿木尔的的事略微提起过。”

    确实只是略微提及,当时并没有深入思考,更没有当即拿出什么有效的方案来。

    不过,太子一直为了两国文化融合的问题与光熹帝意见分歧,宋巍是知道的,只是没跟谁提过罢了。

    赵熙见他回答得实诚,没再为难,点点头,“你下去吧。”

    “臣告退。”

    宋巍巡视了考生一圈,缓缓走出保和殿。

    三宝公公脑子转得飞快,低声问赵熙,“殿下是怀疑,宋大人提前与那两位打过招呼?”

    “不过是饭后闲谈罢了。”赵熙坐正,眉眼间不怒自威,“我要出的题,没跟任何人说过。”

    宋元宝和许登科这次,算是撞了大运。

    不过宋巍那句话说的没错,今日的考题范围甚广,就算所有考生提前知道了考试内容,也未必能给出全面又周祥的答案,还是得看在朝政问题上,谁的目光放得更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