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各种原因卸任导致尚书右仆射出缺,那么裴怀节就是第一顺位继任者,虽然并不是规定如此,但也相当于官场一项潜规则……

    李孝恭自然无异议:“陛下英明。”

    刘洎也不说话,这个安排是他事先与李承乾沟通商讨之后确定的,对于裴怀节来说已经很是恰当。不管怎么说,裴怀节自洛阳灰溜溜返回长安,算是“戴罪之身”,不追究他的过错不等于他没有过错,如此一个职衔高、权位轻的安置,对上对下都是一个交待。

    否则若是给予一个六部级别的实权,御史台那帮御史言官就得闹翻天……

    房俊却忽然说道:“陛下明鉴,‘委员会’初创,却不知各位委员当中应以何人为主、何人为辅?若上下不定、尊卑不符,恐怕往后扯皮之时不知凡几,到时候沦为争权夺利之场所却懈怠了大事,却是违背初衷。”

    李承乾问道:“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李孝恭捋着油黑发亮修剪整齐的胡须,道:“便效仿‘军机处’之旧事如何?”

    其余几位大臣纷纷侧目,不说这个大家一时还想不起,这位房二郎似乎热衷于组建新机构,譬如当初重整水师、组建铸造局、设立军机处,如今又增设‘军事改革委员会’,还有将来的“枢密院”……

    真是能折腾。

    但是每一次的折腾又都能使其自身受益匪浅,地位提升、掌握权力……

    折腾得有门道,不得不服气。

    房俊气定神闲的予以反驳:“‘军机处’之章程近乎于完美,但并不适合生搬硬套至‘委员会’,毕竟就算是英公也不可能有陛下之无上权威,‘一票否决权’就意味着以势压人,反而激起他人不忿。不若此刻在御前定好座次,英公、崔敦礼、刘仁轨、郑仁泰、裴怀节、微臣一共六人,一主、一副、四辅,上下分明、职权井然,陛下以为如何?”

    李孝恭提出的所谓“军机处”旧事,便是每遇事之时若意见不一则由五位“军机大臣”表决,少数服从多数,若争议巨大,则皇帝有“一票否决权”……

    而房俊的话也有道理,君权至高无上,“一票否决权”这种听上去就意味着无上权威的东西,身为臣子的确不适合拥有。可若是没有一票否决权,几位“委员”权力等同,那就等着看热闹吧,谁又能服气谁?

    “少数服从多数”这种事就必须放弃,重新回归到“主官负责制”。

    但所谓的一主、一副、四辅排定座次……那还用排吗?

    主官必然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