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令其抛开,又或只专其一。任何一种波动情绪都会影响修行者的心神。而这个阶段的修行者大部分无法保持‘身’‘心’‘神’齐头并进之势,这里的‘身’是体能的进修,包括体质强弱,真气精纯等等。‘心’是对本身各种yu望情绪的掌控进修,是否拿的起,是否放的下,都影响‘心’修的进度。‘神’在上面也已提过,指对万物天地宇宙的了解,进而达到与之融汇。在这三种修行中,有的人重‘身’,有的人重‘心’,有的人重‘神’。更有者重修两项或三项者。‘身心神’齐修者是最有希望和最快能达到先天‘极’境的人。

    另外正邪两道在先天境修行又有不同,正道者重求‘心’‘身’,越高深者越接近枯守,远离宇宙苍生,天地万物,孤心枯修。《这也是黄易大师书中从未有哪个高僧能破碎虚空的原因所在,强如藏僧八思巴也不过是立地顿悟,肉身成佛,火化后得其舍利而已。始终和破碎虚空差了一线,黄大师的破碎虚空是武学的至高境界:达到了不生不灭,与天地同朽,与日月同在的境界。》魔道则是偏重‘身’修,放任‘心’流,正邪两者所重所修几乎相同,但在‘心’的修行上却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极端。正道修‘心’之无欲无求,超脱俗尘之外。邪道修‘心’的极求极欲,无所不用其极。相较之下却是异曲同工,殊途同归。他们大部分人忽略了‘神’的修行,前者枯守,后者放纵,都没有时间去认识天地,了解万物。只有极少数出类拔萃者在‘心’‘身’之外兼而修‘神’,最终迈入了下一境界‘天人合一’之道。

    诸如庞斑,浪翻云,传鹰,鹰缘,令东来等都是进修‘天人之道’的出色人物,并最终大彻大悟,踏入了‘破碎虚空’。

    ‘天人之道’:指的亦是天人合一的境界,同样是道家学说,黄易的武学层次是偏向道家的。天人之道的武学是指人能吸收天地间的力量为已用,掌握超越人体极限的运作规律,从而达到无有穷尽的不竭地步,与天地合而为一,成为天地的一部分。对钟爱或欣赏的某一事物进行不懈的修行,直到将其本身规律掌握运用至出神入化的至境,之后再结合本体的智慧及天赋,和对宇宙苍生,天地万物的深刻理解,把‘神’提高到似求非求,不求却求无上层次,便可达至‘天道’的神奥极端,踏出那‘破碎虚空’的最后一步。这条路是艰辛漫长的,有时寂寥,有时欣悦,有时苦闷,身在其中却又感美妙而幸运。

    天道武者只能用深不可测来形容,他的肉体力量是难以想象的,能借用天地之力的人绝非常人可比。他的心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