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望族。

    后来在周扬的统治之下,只经历过一次迫不得已的战斗。

    那是董卓打算给洛阳人民继续带来恐怖,所以自然能够得到刘备、孙坚以及洛阳百姓们的支持与帮助。

    经过这几十年来的发展与流传,加上汉鼎钱庄带来的经济成长,使得本该死于当年战火的商贵,居然又美梦般的重新富裕起来。

    这无疑令周扬成为了他们心目中神一般的存在,洛阳周边村镇亦被传得沸沸扬扬。

    如果强行征民微兵的话,必然使他原本光辉美好的形象瞬即泡汤。

    司马懿继续分析道:“无论是蜀国还是东吴,都有我们的细作,同样我大魏之中亦是如此,对于彼此间的内部信息都是了如指掌的,比拼的只是谁能够掌握更加透彻的消息。所以我们在长安与洛阳之间所作的安排,蜀国的诸葛亮绝不会不知道,这也达到了我们的目的,使他们不会轻举妄动,才能够专心一致地对付西羌联军。”

    周扬接着道:“而西羌联军看蜀方没有动静,自然也不会蠢得与魏军打得两败俱伤,徒令蜀方坐收渔利,这也让我们有更多作为与羌人谈判的筹码了。”

    司马懿道:“但是我们不得不小心诸葛亮这个人,早在汉中的时候,我们就曾经见识过此人的厉害,所以他极有可能赌上战败的重注,从而赢得让西羌联军从收渔利。”

    周扬骇然道:“你是说诸葛亮可能会把自己的士兵,送上战场上白白送死?”

    司马懿道:“绝不是白白送死,与其令我们坐视蜀、羌的毫不作为,而能够从容摆平眼前的难题,不如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利用一部分的伤亡,换得魏国更惨重的四败受敌。如此一来,东吴亦会对蜀国重新建立信心,从而增加对合肥、荆州等魏界的更大压力。”

    周扬深深地吸了口气,自己曾看过那么多关于诸葛亮的资料,以及他用兵与行政的作风。

    所知道的只是这位智者在战场上,并未见过多少次大胜战,反而更多的是徒劳无功,硬生生地被司马懿抵挡住了多次进攻,可是却也因此达到了他的政治目的。

    正如诸葛亮在出师表里,所提到的“危机存亡之秋”一样。

    自从夷陵之战惨败,刘备病死于白帝城以来,原本蜀国内部并不妥协与士族之间的矛盾,也因此而变得更加剧烈。

    东吴方面虽然也曾试图,重新建立起友好的外交关系,然而面临着刘、关这两大血海深仇,能够恢复的只能是互惠互利的表面友好,而再不可能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