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争断然不会在这个时候去打庐江的。
第二个就是吴郡,吴郡虽然还处于朝廷的掌控之中,但也只是名存实亡,一部分领地被严白虎占据,另外一部分被袁术的人马占据,剩下的一点,也坚持不了多久,迟早就会被他们给吞并了。
至于第三个,就是丹阳郡。
丹阳郡是刘争志在必得的一个地方,不为了别的,就为了丹阳这里的人。
丹阳郡此地民风彪悍,历来就以战斗力强悍闻名于世,汉武帝天汉二年(前99年)李广长孙李陵奉汉武帝之命出征匈奴在浚稽山遇到匈奴单于主力,李陵以五千丹阳兵在孤立无援之下血战八万匈奴主力,一度令匈奴单于胆颤,转战千里之后才力竭被俘,可见丹阳兵的战斗力实在强悍。
三国时期丹阳兵依然保持了骁勇善战的传统,是天下诸侯募兵的首选,二期没有之一,比如“大将军何进遣都尉毋丘毅诣丹杨募兵”,曹操也在丹阳募过兵,“太祖兵少,乃与夏侯敦等诣丹杨募兵”。
三国不少人对丹阳兵都赞赏有加,比如袁术说:“此地精兵辈出而闻名”;诸葛恪日后担任东吴丹阳太守时也说过:“丹杨山险,民多果劲……俗好武习战,高尚气力,其升山赴险,抵突丛棘,若鱼之走渊,猿狖之腾木也。”丹阳兵几乎成为强兵的代名词。
孙策之所以能在脱离袁术后以狂飙突进之势横扫江东,除了自己骁勇善战以及父亲孙坚旧部和自己招揽的人才襄助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孙策起兵之初从丹阳募得数百丹阳兵,孙策就是以这数百丹阳兵和孙坚旧部起家一步步滚雪球越滚越大,实力也逐步壮大,最终才一统江东六郡,奠定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基业。
刘备的发家也和丹阳兵息息相关,徐州牧陶谦是丹阳人,所以他麾下有不少丹阳兵,这也是他在周边群雄环伺下赖以生存的倚仗和根本。曹操东征徐州,刘备在率军驰援陶谦的时候陶谦很大方的送了四千丹阳兵给刘备,后来这些丹阳兵成了他手中威震天下的白毦兵。
可以说,天下兵马之最,便是这丹阳。
当然,再早的兵马,也要看统帅,如果统军的将军是一个草包,那就是给他十万陷阵营,也无济于事。
而丹阳这个地方,个人素质足够强,招募人马的话,相比其他的地方,这里更容易招募到素质足够高的精兵。
刘争手下的兵马本就厉害,如果能够夺取丹阳郡,借而再从丹阳招募一部分精兵,那可真是会让刘争的实力,瞬间提升不少。
第二个就是吴郡,吴郡虽然还处于朝廷的掌控之中,但也只是名存实亡,一部分领地被严白虎占据,另外一部分被袁术的人马占据,剩下的一点,也坚持不了多久,迟早就会被他们给吞并了。
至于第三个,就是丹阳郡。
丹阳郡是刘争志在必得的一个地方,不为了别的,就为了丹阳这里的人。
丹阳郡此地民风彪悍,历来就以战斗力强悍闻名于世,汉武帝天汉二年(前99年)李广长孙李陵奉汉武帝之命出征匈奴在浚稽山遇到匈奴单于主力,李陵以五千丹阳兵在孤立无援之下血战八万匈奴主力,一度令匈奴单于胆颤,转战千里之后才力竭被俘,可见丹阳兵的战斗力实在强悍。
三国时期丹阳兵依然保持了骁勇善战的传统,是天下诸侯募兵的首选,二期没有之一,比如“大将军何进遣都尉毋丘毅诣丹杨募兵”,曹操也在丹阳募过兵,“太祖兵少,乃与夏侯敦等诣丹杨募兵”。
三国不少人对丹阳兵都赞赏有加,比如袁术说:“此地精兵辈出而闻名”;诸葛恪日后担任东吴丹阳太守时也说过:“丹杨山险,民多果劲……俗好武习战,高尚气力,其升山赴险,抵突丛棘,若鱼之走渊,猿狖之腾木也。”丹阳兵几乎成为强兵的代名词。
孙策之所以能在脱离袁术后以狂飙突进之势横扫江东,除了自己骁勇善战以及父亲孙坚旧部和自己招揽的人才襄助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孙策起兵之初从丹阳募得数百丹阳兵,孙策就是以这数百丹阳兵和孙坚旧部起家一步步滚雪球越滚越大,实力也逐步壮大,最终才一统江东六郡,奠定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基业。
刘备的发家也和丹阳兵息息相关,徐州牧陶谦是丹阳人,所以他麾下有不少丹阳兵,这也是他在周边群雄环伺下赖以生存的倚仗和根本。曹操东征徐州,刘备在率军驰援陶谦的时候陶谦很大方的送了四千丹阳兵给刘备,后来这些丹阳兵成了他手中威震天下的白毦兵。
可以说,天下兵马之最,便是这丹阳。
当然,再早的兵马,也要看统帅,如果统军的将军是一个草包,那就是给他十万陷阵营,也无济于事。
而丹阳这个地方,个人素质足够强,招募人马的话,相比其他的地方,这里更容易招募到素质足够高的精兵。
刘争手下的兵马本就厉害,如果能够夺取丹阳郡,借而再从丹阳招募一部分精兵,那可真是会让刘争的实力,瞬间提升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