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有段时间不见了,小妮子之前还在生他的气,他心中挂念得紧。尤其是在殿试结束后。

    眼下这模样,不等贼人落网,玉娘肯定不会放心让他出去,光是今天跟苏通去见李愈等人,就险些让玉娘难做,就算玉娘对他这个准进士毕恭毕敬,也不会再给他出门的机会。

    本来只是监视居住,现在成了真正的软禁。

    ……

    ……

    三月十六,是殿试读卷官正式开始读卷的日子。

    这天上午。十四名读卷官进宫读卷,昨日礼部已连夜将三百名贡士考卷糊名弥封。但殿试并无誊录,所以众读卷官所要阅览的卷子全都是考生的原卷。若是遇到十四名阅卷官认识的人,笔迹熟悉,而且这位读卷官还非常欣赏这位考生,那么这名考生就会幸运地先获得一个圈的成绩。

    理论上来说,十四名阅卷官要把所有三百份考卷都看一遍,读卷官觉得文章优异,就会画个圈,若是觉得狗屁不通则直接画叉,若是不好也不坏,那什么都不管。

    最后文章好坏优劣,全看考卷中圈和叉的数量。

    但实际操作并非如此。

    所有考卷,要先交给三位内阁大学士,就是俗称的阁老来审阅,让阁老先定基调。

    阁老的意见往往是最重要的,在这次礼部会试中,三位阁老分别是刘健、李东阳和谢迁,他们三位的意见基本关系到考生最后的排名。

    最后所有考卷会分为三等,上一等、次二等的考卷会被分别列开,所谓的上一等,就是卷子上圈比较多,次二等则是圈比较少,或者叉比较多。

    最后再从上一等中选出十份特别优异的文章,进呈皇帝,由皇帝判定最后的一甲和二甲前七名,排名座次。

    为了彰显礼部会试前十名的重要性,礼部会试前十名的考卷基本会被进呈,这也算是殿试中的一个“潜规则”,弥封官通常会知读卷事,他们的任务除了要将所有考卷糊名,还要将会试前十的考卷告知三位阁老知晓,这十份考卷先由阁老阅卷,直接被列入上一等。

    最后在选拔考卷时,这十份不出意外的话,将有*份入选前十,甚至十份全数进呈也很常见,这也是李东阳在礼部会试放榜后,要特别拔擢王守仁为前十的根本原因所在。

    李东阳对王守仁十分欣赏,早在上届礼部会试结束,他就为国家没能选拔这样一个优秀人才而感觉惋惜,所以这届会试,李东阳作为主考,同时也肩负为礼部会试排定名次的责任,便将王守仁的名次稍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