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是老太太管事,就算分了家那也是王氏说了算,小俩口没有话语权。而大房这边的收入,全靠沈明文廪生的那点儿银子,根本不够养活一家老小。

    二房由于沈明有夫妇不在,二郎和三郎如今都已经成婚,可如今门第不同,他们不想再做苦力辛辛苦苦讨生活,如今最希望的是能保持原样,吃大锅饭,这样就算平日不工作,也能过上舒心日子。

    至于三房人则更加务实,他们虽然能凭借双手养活自己,但不主张分家,因为五房出了状元,这时候谁分家谁是傻子,他们希望儿女将来能得到状元公的庇护。

    至于四房,自己过自己的日子,大儿子中了秀才,而且是十五岁中秀才,十六岁即考乡试,老四沈明新有一手木匠活能养家。虽然四房有分家的倾向,但他们也不勉强,分就分,不分就不分,我也不跟你争什么。

    至于五房沈明钧夫妇,准确地说是周氏,以前是分家的代表人物,现在则是不分家的旗帜。

    周氏现在主张不分家不是她对这个家有多么深的感情,而是她多年媳妇熬成婆,儿子中了状元,身份地位截然不同,就等着翻身农奴把歌唱,将整个沈家归于她麾下,让她可以名正言顺来当这个大管家。

    五房人各怀心思,平日的大小事情明争暗斗,但结果基本是,王氏和周氏自成一体,除了四房外,几乎所有人都往两人身边靠拢。

    因为沈家人不分家的主张占大多数,王氏大可选择分家出去单独过,而在分家中,大房拥有绝对的主动权,这便是王氏的凭靠。

    只要沈明文一句话分家!那就算弟妹有再多意见,这个家多半还是要分的,剩下就是财产分配和老人的赡养问题。

    在财产分配上,大明遵循的嫡长子继承制和宗法制,沈明文的话语权非常大。

    而此时,沈明文把这话语权交给妻子,让王氏来代他说话。

    王氏作为大房媳妇,在家里有了话语权,变得无比跳脱,她的意思很明显,分家的话,大宅子归我们,你们爱去哪儿去哪儿,别跟我提平均分配。

    最后或许是发觉这招不太得人心,所以她又改变了分家的主张。她提出,不分家也可以,但沈家上下必须我们大房说了算。

    “瞎胡闹,她有什么资格当家?她若当家,我们就分家。”

    周氏听说后,心里气不打一处来。

    王家完全是看在沈溪中了状元,又辅导王陵之有功的面子上才把大宅重新低价卖回给沈家。

    沈家的产业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