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沈溪领兵不过一万五千,即便回兵,也只是起到骚扰的作用,鞑靼完好无损撤退便是最好的证明。

    沈溪未能取得令人满意的“大捷”,现在要商定的,仅仅是沈溪在居庸关以西作战的功劳。

    显然刘健认为,刘大夏率部收复延绥镇和宁夏镇功劳更大,如果接下来再光复宣府、张家口堡和紫荆关,首功自然属于刘大夏,其次则是刘大夏呈递的麾下首功将领,第三才能排到沈溪。

    李东阳虽亲身经历过西直门之战,但对沈溪却有一种发自心底的厌恶,听到把沈溪功劳排在前三,依然不甚满意,心想可以把谁插进沈溪前面,让沈溪的功劳再往下降一降才好。

    刘健突然道:“这几年,户部职司官员更迭频繁,许多陈年旧账无法核实,再加上此番用兵导致国库空虚,资金周转困难,韩尚书已多次上表请辞……”

    李东阳道:“韩尚书虽已年过花甲,但精神矍铄,难道仅仅因为库银缺乏,便要请辞?如此,岂非对朝廷不负责任?”

    刘健未予置评,李东阳又道:“不知沈溪回京之后,陛下会作何安排,是否会交由吏部酌情拟定?”

    刘健和李东阳对视一眼,在他们的目光中,似乎看懂对方想要说的话,但有些事,尽在不言中。

    ……

    ……

    紫荆城,撷芳殿。

    正阳门战事结束,朱厚照公然在乾清宫当着群臣的面跟老爹顶撞,结果此后两天他再去乾清宫和慈宁宫请安,居然连老爹、老娘的面都见不到,这让他极为郁闷。

    朱厚照现在一心想跟着沈溪去追击鞑靼人,想要把鞑靼人一路撵到草原,最好能完成封狼居胥的壮举,浑然不知大明朝廷因为此战已国库空虚,没有钱粮应付更为浩大的战事。

    朱厚照闷闷不乐,他发现自己又回到以前的那种生活状态,每天必须留在宫闱中,哪儿都不能去,不管走到哪里都有一大群人跟着,提醒他这样不行那样不可,让他心烦意乱。

    唯一的好处,是他不用读书了。

    这几天詹事府的人不再过来,他难得清静,但他也知道这种悠闲的生活持续不了几天了。

    “张公公,本宫要去正阳门巡查防务,你是否跟本宫同行?”朱厚照试探地询问张苑一句,想知道张苑是否得到皇帝皇后的指示要看着他。

    张苑赶紧道:“殿下,您不能轻易出宫,陛下和皇后娘娘有交待,如今战事结束,您必须留在宫内,皇城外……可不太平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