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但不能太狗,要不然,就太落下流了。”大老板怒责,“我也不要你管哪一块,你姐姐比你有本事,但游戏一开,你得玩游戏去。”

    这是人话。

    关荫一进汇文集团总部大门,却听到了不是人话的人话。

    几个传统文学的老编辑,知道大老板今天要过来,专门在门口等着呢,关荫才进门,一群人上去就给堵住了。

    五六十岁的人了,一个个眼睛通红,还有几个挂着眼泪呢,堵着大老板哭诉:“老板,传统文学的生命力还很强,不能把传统文学逼死啊!”

    这就把关荫给吓到了。

    谁?

    谁这么大胆,敢把传统文学逼死?

    “刘文召,就那小子,对传统文学打压的太厉害了。”主编朱老先生一把鼻涕一把泪,拉着大老板不撒手,哀求,“传统文学跟信息化结合,这好,我们也鼎力支持,可是,刘文召这王八蛋太孙子,《汇文报》现在增开到六张,这王八蛋给传统文学就给了半张,半张啊!”

    关荫乐了,这小子现在这么狠?

    刘文召狠的要命。

    不过,有点儿过头了。

    “走,找这小子问问,啥打算得问明白啊。”关荫既没偏向刘文召,也没偏向这些老编辑。

    双方都有功,但都有过。

    刘文召大刀阔斧,魄力十足,但年轻气盛,甚至有些急功近利。

    这不能打击,要适当鼓励。

    但也要劝诫。

    这些老编辑,一辈子埋首方块字里,说他们保守,说他们不了解当今时代,这都对,甚至批判他们倚老卖老,打压新生的文学形式,这都行。

    但有一点,必须搞清楚。

    “老学者的基本功,当代年轻人没多少是能跟得上的。”一边往楼上溜达,一边跟一群老头儿说话,关荫公平公正地表扬,“很简单的一个例子,现在的年轻作家,基本上没多少在文字功底上算得上优良的,更不要说优秀,对待文学的严肃性也荒诞的很,甚至有人说出‘当代文学只需要情节,不需要文笔’这种话,岂不知文笔文笔,本身就包括情节,对情节的驾驭能力,对文字的驾驭能力。”

    朱总编老泪盈眶,不容易啊。

    能从这人嘴里听到对他们认可的话,这太不容易了。

    “是这样,文学是优美的,应该是优美的,其实最近一段时间,我们也在反思,甚至在几个年轻作家的书籍出版的时候,我们帮着校正过,最突出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