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请求召还王陶。

    吕公著上疏说,王陶此人在韩琦秉政时整天谄媚,到担任御史中丞了,便说韩琦不是,这样的人可以用吗?

    王陶终于没有回朝。

    此后一生也没有回汴京作官。

    八月午后汴京经过了一场大雨洗礼。

    雨后的宫城屋檐上正在滴着雨水,朝廷大员们撑着伞拾阶而上,抵至殿门时,便将雨具交给宫门前伺候的宦官,再看看官袍鱼袋有无被雨淋到,然后再步入殿中。

    章越从崇政殿的柱廊下经过,面前倒座殿则是延和殿。

    崇政殿朝南,而延和殿朝北故称倒座殿。

    这延和殿乃大中年间所建,本名为承明,章献太后垂帘参决朝政时便是在此。

    现在在朝的大臣们几乎都记不得当年章献太后垂帘时的光景。

    如今这延和殿因靠着官家的正寝福宁殿,便相当于是崇政殿的后殿,故而君臣在崇政殿议事后,常常退至此殿来歇息。

    现在延和殿就是便殿的存在。

    章越收了雨具在台阶上拍了拍,沥干水后交给一旁的宦官。此刻但见一位紫袍大员站在一旁拂去袍角上的雨水。

    对方不是别人,正是王珪。

    章越上前毕恭毕敬地行礼道了声:“下官见过翰长。”

    王珪见了章越亦是笑呵呵地打了招呼。

    章越忙上前给王珪整理衣袍,王珪稍稍推辞,还是接受了。

    王珪是章越的座师,虽说这师生关系摆不到台面上,但私下章越对王珪还是持弟子礼的。

    这时候一旁传来脚步声,同样身为翰林学士的王安石和司马光正好到此,看到了章越给王珪整理衣袍的一幕。

    王安石与司马光的表情各有不同,然后与王珪打了招呼。

    王珪笑着与二人说了几句话,王珪为翰林学士已经十二年,可谓是老翰林老学士了,而王安石司马光都是刚出任翰林。

    不过章越感觉到王珪在司马光,王安石面前好似气势短了一截,仿佛十几年的资历优势不存在一般。

    章越明白在仁宗立储的事上,王珪出了差错,这一步错步步错。英宗在位三年,王珪一直是谨小慎微,直到英宗去世前,让王珪为端明殿学士,这才缓过来。

    相反司马光是建储的大功臣,走到哪里都是理直气壮的。

    这时候官宦来此道:“几位学士都到了,官家早就在殿内等候呢。”

    几名官员立即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