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加入灌婴、周访,秦琼等二十三人之故?”

    韩绛当然记得此事。

    武庙本叫太公庙,是唐玄宗祭祀姜子牙的,以张良为陪享,唐太宗建武庙的用意,就是向天下表达,寻姜子牙,张良之臣的意思。

    从另一个意义讲姜子牙与张良有师承关系。

    之后唐肃宗封姜子牙为武成王,从此武庙与文庙并立,之后武庙六十四将,祭祀六十四人。

    但赵匡胤登基后,拜祭武庙时看到白起画像时,以杖指白起道,白起杀降,不仁。

    还有陶侃也被去掉,理由是他是寒门出身,而且还是少数民族(溪族)。

    不仅白起,陶侃被去掉,赵匡胤又换了二十一人,另选二十三人补上。

    赵匡胤挑选这二十三人的标准【功业始终无暇者】。

    说白了,赵匡胤通过此举来告诫天下,也是他下面的武将,这与【杯酒释兵权】合并一读就明白太祖皇帝的用意。

    祭祀主要是给活着的人看的。

    章越对韩绛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一个是务虚,一个是务实。”

    “变更役法是实,而陪祀乃虚,孟子之义在于【利民】,孔子之下继道统者当为孟子,而不是他人。”

    就如同张良继承了姜子牙的衣钵,所以张良陪祀姜子牙。

    而孔子以后,如今陪祀的分别是颜回和曾子,颜回是孔子弟子,却没有着作传世。

    而曾子则是《太学》和《孝经》的作者,唐朝推崇《孝经》,李隆基还亲自为孝经作注,所以曾子也成为第二个陪祀。

    此时孟子和子思还没陪祀。

    对章越而言,孟子陪祀后,就升格《孟子》为亚经,而孟子为《亚经》后,便可列入科举范畴,将熙宁之【利国】更至元丰之【利民】。

    章越不可能一蹴而就,陪祀到亚经,亚经到国策,显然一个比一个难。

    章越还是‘积小胜为大胜’,先从简单之事,小事办起。从免役法到孟子陪祀,这都是一环扣着一环的。

    王安石变法是开先河的,他以大气力破了兼并,惩治了豪富之家,可是变法那么大的成果,国家积攒了那么多钱财,最后变法好处都没有落在老百姓身上。

    从熙宁后,老百姓一路越过越苦,越过越苦,这是立志变法的范仲淹,王安石所要看到的吗?

    不能‘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这是章越所痛心疾首的。

    章越忍不住连续痛饮三杯,带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