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将珍珠都纳入了袖中道:“西夏国里,也就我这个汉人好说话一些,你告诉沈括,只要他将兰,会二州及米脂寨交还。我们便是从鸣沙城下撤围,送你们宋军生还入境。”

    彭孙一拍胸脯道:“此不在话下,乞书信为凭。”

    李清傲然道:“议和之事,是你们汉人求我国主,当由你们致书!”

    彭孙道:“我知道了。还有一件事种谔,张守约等这一次亡于国事的将领们的尸首,还请贵国交还。”

    李清轻蔑地一笑道:“当然。”

    当下彭孙连夜起程返回,在西夏士卒押送下,他骑在马上回望了一眼鸣沙城。

    处于西夏重重包围下的鸣沙城,犹如大海里一叶孤舟,一个波浪就可以拍倒。

    城头上孤独的灯火,则为汉家将士对这遥远疆土最后的坚守。

    彭孙想起自己领兵前往熙河路前,前往章府拜见章越时。

    章越送给了他一句话:“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

    这句话后来彭孙知道出自汉宣帝定胡碑。

    章越以此话鼓励彭孙为国家开疆扩土。

    其实彭孙与章越并不熟悉,与彭经义也是很疏远的亲戚,不过是自己硬攀上的关系。但这一句话彭孙却一直记在心底。

    “弟兄们,我彭孙一定要带你们回家!”

    想到这里,彭孙挥鞭疾驰在夜间,返回葫芦川泾原路大营禀告沈括。

    ……

    环州。

    经略使俞充正坐在府衙里与沈括派出的信使说话。

    “我家相公,恳请俞经略相公看在多年的情分,出兵救一救泾原路兵马吧!救一救鸣沙城吧!”

    俞充叹道:“我也是有心无力,自鄜延路惨败之后,环庆路上下军心士气皆沮丧至极。”

    “这些日子环边各州陆续收容前线溃兵,皆言败状之惨。”

    “这张守约本是我环州知州,他抽至鄜延路军中效命却战死疆场,你出去听一听,城中士卒皆有哭声,你叫我如何出兵救援?”

    沈括的使者连连恳求,说得是声泪俱下,但俞充便是充耳不闻,不肯发一兵一卒救援。声言在环庆路方向已出现了党项人的骑兵部队。

    甚至官家下令俞充出兵接应泾原路兵马的诏书,俞充也是不顾了,他只是将兵驻扎在环州。

    这里距西夏的静塞军监司的韦州,以及沈括所驻的葫芦川大营都不远,但俞充仍按兵不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