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得敬回到兴庆府的时候,已经是早春三月了。

    驻守于肃州的拓拔厚派出了一支驼队,艰难地横穿大沙漠,向兴庆府汇报了河西走廊地区如今面临的险峻局面。

    李仁孝收到消息后,心中只觉庆幸,幸亏国相见机的早,已经向大宋果断提出了议和。

    肃州局势如此危急,可是他真的是毫无办法了。

    一支驼队尚还可以穿越沙漠,他可没办法把一支大军从沙漠里送过去。

    而且,杨沅就在应理城南,正望“黄河九渡”而虎视耽耽。

    这个时候,他岂敢抽调河套地区的防御力量,去解河西之围。

    他现在只盼任得敬能给他带个好消息回来。

    任得敬回到兴庆城的时候,柳絮正轻轻飘向皇城的湖面,满目的绿波涸漫,袅袅的烟波空濛。

    虽然对于整个西夏来说,给人的感觉是黄沙漫天,戈壁沙漠。

    可是河套平原有贺兰山为它屏障阻挡着寒风,有黄河灌溉着大地,却无疑是一片塞上江南。

    李仁孝摆驾,亲自出城迎接国相。

    看到任得敬的时候,李仁孝感觉任得敬仿佛变了一个人似的。

    最近几年,国相寡言少语,神情冷淡,好像什么事儿都提不起精神来似的,眼睛里总是带着一抹黯淡的灰色。

    但此时的任得敬,却是精神奕奕,一身的精气神儿完全不一样了。

    他不知道任得敬是认准了解决他最大困扰的关键是一条蹀躞带。

    既然有了目标,他的人生也就有了奔头,所以整个人的精神头儿才有了截然不同的表现。

    李仁孝只当是任得敬与大宋使者成功达成了谈判,人逢喜事精神爽。

    待把任得敬请到皇宫,当面一问,果然,任得敬与大宋达成初步协议了。

    李仁孝仔细看过了任得敬带回来的和谈协议,其中条款,基本上他是都能答应的。

    许是因为西夏原本就是金国的藩属国,如今不过是换个宗主。

    又或许是因为西夏大权大多掌握在国相手上,他这位皇帝本来就有名无实,

    所以李仁孝要求的真的不多,只要保留西夏王国的独立存在、独立军队和国家。

    他依旧是这个王国至高无上的皇帝,其他条件似乎也没有什么不可答应的。

    李仁孝留国相吃了顿宫宴,留下谈判条约,再作仔细斟酌。

    任得敬回到国相府,他的兄弟、子侄,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