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头上,大半个朝廷都在这里了。

    这何尝不是一种无声的抗议。

    尽管《皇宋刑统》已经恢复几年了,但一次杀掉这么多的官员,谁不兔死狐悲?

    魏良臣在朝中多少年了,门生故旧遍布朝野。

    倒也不至于因为畏惧燕王的钢刀,便连送行一个个的都不来。

    况且,朝廷给足了魏良臣体面,是先封了侯才让他致仕的。

    人家来送行,你啥理儿也挑不出来。

    不过,一样是送行,也因关系的亲疏远近,会形成不同的圈层。

    比如最后陪着魏良臣走上甲板的,也不过就是几位宰执和六部尚书、侍郎一级的人物了。

    魏良臣站住脚步,看着面前几位相送的朝廷大员,心中感慨万千。

    他拱了拱手,语气低沉地道:“诸位,老夫就此别过,这大宋江山,就托付给诸公了。”

    户部左侍郎黄旭不屑地道:“眼下,杨沅攥着刀把子,斗狠,我们是不成的。

    可这天下要运行有序,难道是要靠那帮赤老么?

    文治,是要靠我等大臣的。等到民不聊夫、天怒人怨之时,他杨子岳,也就是千夫所指之时了。”

    众大臣听了,不免神色各异。

    魏良臣喟然一叹,道:“凡事,还以江山社稷、黎庶百姓为重吧!”

    此时,那艘从巴蜀驶来的客船也靠了岸。

    老宰相要荣归故里,自有官府派员护送。

    前方的开路官船示意之下,这条客船已经开始提前向岸边靠去。

    舱中论道的蜀学众学子便也纷纷走上甲板,一瞧码头,嚯!

    非紫即朱,好不气派。

    魏良臣致仕还乡的事情发生的太晚,船上众人还不知道,见了难免产生各种猜议。

    不过,那钱姓少女却懒得分神。

    眼见船将靠岸,她藏在心中许久,一直想问又不敢问的话,终于鼓足勇气问了出来。

    “大师兄,老师真的要在七宝山上新落成的吴山学宫开讲吗?”

    陆九渊笑道:“当然是真的。”

    钱姓少女听了,顿时笑靥如花:“太好了,等有了老师开讲的准确时间,大师兄可一定要知会小妹一声啊。”

    陆九渊笑道:“你放心,自然不会忘了你的。”

    陆九渊可是知道,自己这个小师妹,有多痴迷木易先生的学术。

    那真是木易先生的身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