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成,张相公以为,土人战力飙升,已经足以正面抵敌朝廷兵马?”

    张浚又摇了摇头:“不是土人变强了,而是朝廷兵马变弱了。

    此战之败,未必是败于土人之手,而是败于军心士气,败于川中民意。”

    郑远东听了不禁若有所思。

    在这几人当中,他是比较中立的一位。

    不过,对于杨沅如此权重,甚至要凌驾于皇帝之上,他也是不满意的。

    哪怕你的所做所为,没有半点损及江山社稷之处。

    以臣逾君,在他看来,就已是僭越,是大不敬了。

    因此,他更倾向于站在士大夫们一边。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会因为立场问题,不问是非对错的一味去和杨沅对着干。

    所以上次御前会议,众臣商议出兵与否时,其他大臣纷纷起身,慷慨陈辞。

    而他却来了个高难度的屁股虚悬于座倚之上,似坐非坐,似立非立。

    他倒不是在见风使舵,而是他也犹豫不决。

    如今见张浚如此分析反省,郑远东深以为然,于是便也脸色沉重地道:

    “杨沅赴川后,于川中军事做了大量变革之事,其实一样阻力重重。

    是叙州之战,一举打破了对于他军制变革的反对之声。

    之后,解乌蒙七蛮之围,迫大理国割让凉山州,一举奠定了他在川中的无上威望。

    尤其是北征金国,西平大夏,一连串的胜利,使得军心士气,也锐利如刀。

    沈虚中到了川中之后,按照朝廷的意思,对川中军制再度进行了变革,可是时日尚浅呐。

    新旧交替、军心不稳之际,凉山州护矿兵又溃败在前,更是折了锐气,致有如此惨败。”

    黄旭有些按捺不住了,不客气地道:“枢相,现在不是检讨反思的时候,而是朝廷接下来该怎么办。”

    郑远东乜了他一眼,淡淡地道:“不明败的缘由,又如何确定接下来该怎么办呢?”

    黄旭气往上冲:“那么,枢相现在已经分析明白兵败缘由了,枢相以为,该怎么办呢?”

    郑远东顿时一窒。

    怎么办?

    好办啊,让杨沅主持川峡事务就行了。

    这厮在川峡地区的威望,现在高的吓人。

    只要他肯出头,他说一句“明日我一剑开天门,度你等成仙”,估计那帮川峡地区的愚夫愚妇都会信以为真。

    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