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会,于是便写了一篇辞藻华丽文采斐然的文章《上林赋》。”

    “汉武帝看了十分高兴,随即便任命司马相如为郎官。”

    “司马相如担任郎官数年,正赶上汉武帝夺取和开通夜郎及西南地区。”

    “中郎将唐蒙行事狠辣,巴蜀百姓大为震惊和恐慌。”

    “汉武帝听说这种情况以后便派司马相如去责备唐蒙,安抚巴蜀的百姓。”

    “司马相如到了以后张贴出《喻巴蜀檄》,对百姓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成功地安抚了广大百姓。”

    “司马相如出使完毕,回到京中向汉武帝禀报。”

    “汉武帝又问他关于汉朝属国的事情,司马相如的回答十分合汉武帝的心意。”

    “于是便任命司马相如做中郎将,令他持节出使。”

    “司马相如到达蜀郡以后,蜀郡的太守及其他属官都亲自到郊界迎接他。”

    “他来到了西南边陲,正值当地的少数民族部落对前任统治者心怀不满,随时准备爆发冲突。”

    “司马相如为此起草了一份公告,明确表明前任政策并不代表皇帝的意愿,皇帝一直关心他们的民生。”

    “这一公告逐渐传遍各部落,引发了人民的怨愤。”

    “接下来,他进行了一系列说服工作,既采用恩惠也施加压力。”

    “通过艰苦努力,成功地让各部落愿意归顺于大汉。”

    “随后,司马相如组织当地人民修建道路和桥梁,一直修到了边境。”

    “最终司马相如成功地平定了西南夷,汉武帝对此特别高兴。”

    “司马相如出使西南夷时,蜀郡的长者多半都说开通西南夷没有用,朝中的大臣也有人认为是这样。”

    “于是司马相如便假借蜀郡父老的语气写了一篇《难蜀中父老》的文章,来诘难对方。”

    “阐明开通西南夷的重大意义,以此来讽谏皇上。”

    “并且借此来宣扬自己出使的本意,让百姓了解天子的用意。”

    “汉武帝被司马相如文章的议论风发,说理透彻所折服。”

    “司马相如在平定了西南夷以后,汉武帝对他格外重用。”

    “因此便引起其他人的妒忌,有人上书说司马相如在出使的时候接受了别人的贿赂。”

    “司马相如也因此丢了官,在家闲居了一年多,才又被朝廷召回当了郎官。”

    苏轼:汉武帝时文人,文莫若司马迁,赋莫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