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相如。

    司马相如最为知名的汉赋,便是《子虚赋》和《上林赋》。

    《子虚赋》是写楚国的子虚先生出使齐国,子虚向乌有先生讲述随齐王打猎。

    齐王问及楚国,子虚极力铺排楚国之广大丰饶,以至云梦不过是其后花园之小小一角。

    乌有不服,便以齐国之大海名山,傲视子虚。

    主要意义是通过这种夸张声势的描写,表现了汉一代王朝的强大声势和雄伟气魄。

    既歌颂了统一大帝国的形象,又对汉武帝有所讽谏,开创了汉代大赋的一个基本主题。

    司马相如的《子虚赋》是在从都城去往诸侯国之后的情境下写的,有点类似于子虚先生使臣的身份。

    暗讽以梁王为代表的诸侯王在国家制度上的僭越问题,还是需要相当的勇气的。

    暗讽之余也在劝谏和警示梁王,同时也能看出司马相如看好大一统的历史趋势。

    汉武帝读到《子虚赋》,非常惊叹,召见了司马相如。

    司马相如承认了自己的确是该赋的创作者,但谦虚地表示这篇赋文仅涉及诸侯王的事情,并不值得皇帝亲自品读。

    随后主动表示愿意为汉武帝创作一篇关于天子打猎的赋文,以献上自己的诚意。

    不久后,司马相如创作完成了《上林赋》并呈献给汉武帝。

    该赋以上林苑为背景,描写了汉武帝游猎的盛况,语言华丽辞藻精美,但也暴露了汉武帝的奢侈和浮夸。

    在这篇赋文中,司马相如巧妙地设置了子虚这一虚构人物,用以赞美楚国的壮丽景色。

    还塑造了乌有先生,代表齐国,以嘲讽楚国的无知和轻率。

    最重要的是,安排了无是公这一角色。

    无是公代表天子的态度,对子虚和乌有的言辞进行裁判,最终达到劝谏皇帝节俭的目的。

    汉武帝读罢后大为欢喜,赏识司马相如的文学才华,任命其为郎官。

    “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结婚之后,家中变得富裕起来。”

    “他担任官职也不肯参与公卿间商讨的国家大事,而是常常借病在家闲着,并不追求功名利禄。”

    “他经常和汉武帝一同去狩猎,汉武帝喜欢击杀大熊和野猪,驰马追逐野兽。”

    “司马相如因此上疏加以劝谏,汉武帝看后不但没有生气还赞许他。”

    “后来司马相如被授官为汉武帝的陵园令,给汉武帝进献上他写的《大人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