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随大军东讨。”

    “刘骏一路长驱直进,很快便逼近建康,并接受沈庆之、柳元景等诸将的劝进,于新亭称帝,史称宋孝武帝。”

    “他大封功臣,以沈庆之为领军将军、散骑常侍。”

    “不久,刘骏攻破建康,擒杀刘劭,讨平刘劭之乱。”

    “沈庆之因功改任使持节、都督南兖豫徐兖四州诸军事、镇军将军、南兖州刺史,出镇盱眙。”

    “并进封南昌县公,食邑三千户,后又移镇广陵。”

    “孝建元年,荆州刺史南郡王刘义宣联合江州刺史臧质、豫州刺史鲁爽,起兵叛乱,同攻建康,朝野震动。”

    “刘骏忙召沈庆之入朝,让他率部屯驻武帐岗,守御京师六门。”

    “当时,鲁爽驻军大岘。”

    “左军将军薛安都渡江征讨鲁爽,却因历阳太守张幼绪怯战,失利而回。”

    “刘骏遂命沈庆之赶赴江北,统率诸军总督战事。”

    “鲁爽本欲与臧质会师,但却一直没有等到臧质,以致粮草匮乏。”

    “他听闻沈庆之北上督战,决定退守根据地寿阳,遂拔营撤退。”

    “薛安都率轻骑追击,最终在小岘将鲁爽斩杀。”

    “不久,沈庆之督军攻取寿阳,讨灭江北叛军。”

    “因功进拜镇北大将军、都督青冀幽三州诸军事,并获赐鼓吹一部。”

    “刘义宣此时已与臧质联军东进,攻至鹊头。”

    “沈庆之将鲁爽首级送到刘义宣军中,极大地打击了叛军的士气。”

    “就在当年的六月,刘义宣、臧质兵败于梁山洲,相继被杀。声势浩大的刘义宣叛乱至此彻底平定。”

    “刘骏论功行赏,加授沈庆之为开府仪同三司。”

    “沈庆之上疏力辞,又被改封为始兴郡公。””

    “孝建二年,沈庆之以年满七十为由,上表请求致仕。”

    “刘骏改授沈庆之为侍中、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

    “但沈庆之不肯接受任命,前后数十次上表推辞,都被刘骏拒绝。”

    “不久,沈庆之自广陵入朝,向刘骏当面请辞。”

    “他援引张良退隐的例子,再三要求致仕,情绪激动时更是涕泪横流。”

    “刘骏无奈,只得免去沈庆之的所有官职,以郡公的身份还居私第。”

    “大明元年,刘骏又打算起复沈庆之,但仍被沈庆之所拒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