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车规格统一,普遍都是每车二十五石。
现在军队依旧分散扎营,沿着阴沟水布置,就是为了多让马匹吃草,降低粮食消耗。
两千石粮食,还不够军中马匹一日消耗。
但对目前的兖州残兵来说,够他们吃十天有余。
分了这些粮食,很多人就能绕路逃难去陈国。
中原的粮食太过于匮乏……沛国灾民十余万,开战之前,曹操就待在许县,无视了家乡的灾民。
士人也喜欢抱团,比如汝颖士人,比如梁沛士人。
有需要的时候就是梁沛士人一致对外,不需要的时候,便是外县、乡下来的流民饿殍。
开仓救助沛国灾民的是沛相舒邵,他私自用了袁术的军粮,袁术饶恕了舒邵。
朝廷诏令抵达,舒邵果断将印信移交给陈宫这伙人,就跑回袁术身边去了。
袁术也没有问罪舒邵,反正沛国官仓的粮食消耗的七七八八,陈宫又是坚定的反曹先锋,袁术甚至乐于见到这种场面。
再不济,陈宫待在沛国,也能很好充当缓冲,给他争取攻掠徐州的时间。
现在北边吕布,南边陈宫,都在吃陈国的粮食。
打仗,这些灾民青壮编为军队,吃陈国的粮;不打仗,这些灾民也要吃粮食。
反正要赈济灾民,也有灾民协助运粮。
陈王这里有粮食,不在意其中的消耗差距。
巨大的粮食缺口也摆在赵基面前,针对曹操,赵基只有一次出手的机会。
如果攻击不顺,曹操稳定局面,那迫于粮食问题,赵基要么退兵,要么向汝颖、南阳士人求粮。
你都求粮食了,谈判时,别的方面肯定要退让、委屈一下。
所以赵基在等,等天子、王师抵达。
驻屯在酸枣,也有个巨大好处,可以封死淳于琼等河北部队挟持天子出逃河北的通道。
赵基这边放任兖州兵处理臧洪丧事,同时也向移动中的朝廷派遣使者,上奏臧洪负伤而死的消息。
虽然臧洪只是从马上跌落摔伤了腿,可臧洪的死,兖州兵的溃散,必然与曹仁有着直接因果关系。
至于自己扎营酸枣,故意放任臧洪故地重游、睹物伤人……搞诛心什么的,这肯定是污蔑。
就在赵基等候战机之际,荀攸快马入朝,在荥阳与出关的公卿相遇。
荀攸带来了汝颖之士的条件,也带来了南阳之士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