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存勖的唐国、石敬塘的晋国都因契丹而亡,但当时契丹刚刚立国,尚无力统治中原,他们插手中原事,不过是想培植一个听话的儿皇帝,代他们来管理中原。而今却不同了,契丹如今虽正闹内乱,但是立国近六十年,一甲子的时间休养生息,国力日渐强盛,他们已经具备了南下的实力。

    而中原恰也在此时完成统一,赵官家雄才大略,亦是一代英主,虽后发而先至,却是异军突起,国力蒸蒸日上,足以与契丹抗衡,只待唐国一灭就会筹划北上。然而两国实力与疆域、人口大体相若,纵有名将,一时一地的得失或有不同,却不可能再像消灭中原诸国这般容易了。

    宋国北上,图的是幽云十六州,想把它夺在手中引起屏障,确保中原的花花世界稳如泰山,但是如意算盘不是这么打的,最富庶的地方他们占了,还想把天险夺在手中,确保自家基业无虞,异族又岂肯被拒之边荒苦寒之地自生自灭,谁不想往更好的地方去?契丹内乱一休,必也挥兵南下图谋中原。

    如今两国人口相当,论起兵士来,宋军训练精良,胡人天性强悍,宋人数十万精锐步卒善守,而契丹却是数十万铁骑善攻,且自石敬塘将幽云十六州拱手奉上,契丹人苦心经营数十年,此天险已固若金汤,宋人如何能占得了便宜?

    宋人与契丹人打下去,只能是旷日持久,两国都劳民伤财永无宁日,却难建寸功。如果宋国先取西北以为养马之地呢?它不出全力,难克全功,它若出全力,契丹人岂会不趁虚而入?两国抗衡不下,西北便尤其重要了,契丹人并不蠢,绝不会坐视西北成为宋土。如此一来,若有人能一统西北,那么无论是宋还是契丹,为了自己都压住强敌,都得笼络着他,宋人占据了最繁华的地方,财力雄厚。契丹人占据了地理优势和兵马优势,这西北之主,却是占住了政局上的优势,进可攻、退可守。”

    杨浩微微眯起眼睛,沉声说道:“大郎果然不愧是商贾出身,一张口舌灿莲花,可是我有什么能力可据西北?”

    崔大郎微微一笑道:“你得天独厚,今已得到党项六氏的认可,被他们奉为夏州之主,又有折氏、杨氏的支持,如果再加上继嗣堂不遗余力的财力支持,那么你以李光岑义子身份取李氏而代之,成为西北之主有什么不可能?若你成为西北王,朝廷对你只有招揽,岂敢再生杀意?这样,不是更安全么?”

    杨浩沉默半晌,说道:“中原一统,天下太平,生意才好做,阁下既只有心于商贾之事,为何如此势衷于在西北扶植一方势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